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華德福課程之天文學】工作坊

太陽、月亮與星星在幼兒的生動活潑想像裡扮演著深厚的重要角色,因而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問題,諸如:是什麼使太陽如此明亮照耀呢?把星星放在天空的是誰呢?同樣的,在所有傳統文化核心裡,如此深刻的感覺已經透過傳和神話故事而起了主要作用,人們就對圍繞的宇宙油然而生出崇敬之情。
佈滿星星的天空激發了想像,並為生命和存在的奧秘培養出一種驚奇感。年輕人因善解的感受性,能直率不羈而領會出天界宏偉之美與莊嚴。然而,在當前的時代,對年紀較大孩子的教育在急切之下,藉著使用完全屬於最新機械論或數學式觀點的抽象概念來描繪天界現象,所有的一切就變得過於簡單。

華德福科學教師培訓引導課程

施泰納常常用靈性科學來說明人智學的特質,這樣的說明不僅開創了追求靈性的新的道路,也讓科學這個字眼賦予了新的意義。
我們一般認為科學講究實證、講究觀察,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在這個實證和觀察的背後,其實是需要人類的一種特殊的能力,才有可能在紛亂的數據當中,逐漸理出頭緒,形成理論,甚至最後形成洞見。而當我們讚嘆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有能力形成這麼美妙的理論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能夠像探究科學理論一樣,去探究這些理論形塑的過程?
當人在形成某種理論或洞見時,我們的身心是如何運作的呢?施泰納把這種能力,和人類在靈性修持時獲得的高等認知能力――所謂的觀象式認知、靈感式認知以及直覺性認知――連結在一起。而這些認知的特性,正可以拿來解釋,在許多大科學家發現偉大理論時所經歷的心智活動。他們會經歷一種近似無所名狀的狀態, 甚至在腸枯思竭之際感受到一種接近清醒的夢幻狀態,我們往往認為這種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其實在孩子身上我們每天都看到他們經歷類似的狀態。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狀態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的消失,用另外一種無生命的清醒來替代,因此在成人身上,這種狀態會變成這麼樣的難得,甚至無法期待。